腳腫的成因
- Ken Chen
- Jul 6, 2017
- 2 min read
Updated: Jun 13

腳腫(足部水腫)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成因,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:
一、生理性原因
長時間站立或久坐: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,血液回流受阻,導致液體滯留於腳部。
高溫或潮濕天氣:熱天氣會使血管擴張,液體更容易滲出到組織中。
高鹽飲食:攝入過多鹽分會導致水分滯留,引起水腫。
懷孕:孕期子宮壓迫靜脈,影響血液回流,易引起腳腫。
經期或荷爾蒙變化:女性在月經前或更年期可能因荷爾蒙波動導致輕度水腫。
過度運動或疲勞:長時間行走或劇烈運動可能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。
二、病理性原因
心臟疾病:心臟泵血功能減弱(如心衰竭),導致血液回流不暢,引起下肢水腫。
腎臟疾病:腎功能異常(如腎病綜合症、腎衰竭)影響水分和電解質平衡,導致水腫。
肝臟疾病: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導致白蛋白減少,液體滲出至組織引起水腫。
靜脈功能問題:
靜脈曲張:靜脈瓣膜功能不全,血液回流受阻。
深靜脈血栓(DVT):血栓阻塞靜脈,導致單側腳腫,伴有疼痛或發紅。
淋巴系統問題:淋巴回流受阻(如淋巴水腫),常見於手術、放療或感染後。
感染或炎症:如蜂窩組織炎、關節炎,可能導致局部紅腫熱痛。
藥物副作用:某些藥物(如降血壓藥、非甾體抗炎藥、激素類藥物)可能引起水腫。
營養不良:缺乏蛋白質(如低白蛋白血症)導致液體滲出組織。
甲狀腺疾病:甲狀腺功能減退可能引起非凹陷性水腫。
三、其他潛在因素
外傷或壓迫:如扭傷、骨折或局部壓迫,可能導致液體滲出。
過敏反應:某些過敏可能引起局部水腫。
腫瘤:腫瘤壓迫血管或淋巴管,影響液體回流。
症狀與警示
輕度水腫:通常休息後可緩解,無其他症狀。
嚴重水腫:若伴隨以下症狀,應立即就醫:
單側腳腫、疼痛或發紅(可能為血栓)。
呼吸困難、胸痛(可能為心臟或肺部問題)。
全身水腫、尿量減少(可能為腎臟或肝臟疾病)。
皮膚潰瘍或感染徵象。
初步處理建議
抬高雙腿,促進血液回流。
減少鹽分攝入,避免久站或久坐。
穿著彈性襪,改善靜脈回流。
適度運動,如散步或腳踝旋轉。
若水腫持續或加重,及早諮詢醫生,檢查潛在疾病。
Commentaires